
一、社工库在Telegram的运作模式
1. 非法数据交易平台
Telegram上存在多个中文社工库频道(如Carllnet、DogeSGK、X-Ray等),通过积分系统交易用户隐私数据,支持泰达币、微信或支付宝支付^^。提供的信息包括:
基础信息:手机号、通话记录、银行账户、婚姻状况等;
敏感数据:护照图像、实时地理位置、开房记录等(需更高费用)^^。
查询成本:最低25元即可获取全套个人信息,包月无限查询需500元,永久权限约2000元^^。
2. 数据来源
聚合自网络泄露的公开数据库;
金融、电信、快递等行业内部人员非法提供,供应商支付高额报酬^^。
提供“一键开盒”服务:仅需手机号或姓名即可关联户籍、房产、快递地址等全维度隐私^^。
二、危害与典型案例
1. 规模化侵权
单个社工群组用户超9万人,每小时数百条查询记录,部分包含身份证号、工作单位及关联人信息^^。
2025年百度副总裁女儿被曝利用社工库开盒孕妇信息,溯源至Telegram非法数据库^^。
2. 针对普通民众
14岁学生因游戏纠纷被25元“开盒”,父母公司信息遭曝光^^;
明星杨迪因反对虐待动物遭外网开盒威胁,被迫更换手机号^^。
三、防范建议
1. 个人信息保护
避免在社交媒体使用真实姓名、单位名称或证件照片^^;
重要账号设置高强度密码并定期更换,避免多平台共用相同密码^^。
2. 技术防护
谨慎点击陌生链接,核实邮件/短信发件人身份^^;
对快递单、社交媒体定位等敏感内容进行脱敏处理^^。
3. 法律维权
境内可依据《民法典》提起隐私权侵权诉讼;
针对大规模侵权,部分地方探索公益诉讼机制^^。
> 注:Telegram的加密性与境外服务器特性使其成为黑产温床,相关犯罪追踪难度较大^^。用户需警惕平台匿名群组(如“社工机器人”频道)的数据贩卖风险^^。
本文章来自(https://www.e-telegtam.com),转载请说明出处!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