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主要风险与违法形式

1. “福利姬”软交易

不法分子在Telegram群组(俗称“电报群”)中组织软交易,通过推特等平台引流,以“福利”为幌子售卖内容。群组成员包括“福利姬”(内容提供者)、中介和购买者(“绅士”),规模可达上万人。

2. 跨国犯罪与性剥削

  • 韩国“N号房”案件犯罪者利用Telegram的加密和消息销毁功能,胁迫女性(含未成年人)拍摄不雅视频,并在付费群组中直播或贩卖,会员需支付高额费用观看。
  • 犯罪团伙以“高薪兼职”为诱饵(如声称“陪玩可赚钱”),骗取受害者个人信息后逐步胁迫其提供及视频,过程中聊天内容被实时直播给付费会员。
  • 3. 洗钱与诈骗工具

  • 犯罪组织通过Telegram建立群组,以每日400-500元的报酬招募年轻人参与洗钱活动,使用VPN隐藏行踪。
  • 诈骗分子诱导未成年人下载Telegram(别称“纸飞机”)及“蝙蝠”等软件,以“手机口兼职”为名实施电信诈骗,导致青少年成为犯罪帮凶。
  • 二、平台治理与用户风险

    1. 监管加强但隐患仍存

    2024年Telegram迫于压力修改服务条款,加强内容审核并配合美国执法请求(如提供用户IP和电话号码),同年首次实现盈利,但仍面临涉诈、等犯罪活动的审查挑战。

    2. 未成年人需重点防范

    警方多次提醒家长检查子女手机,删除Telegram(“纸飞机”)、蝙蝠等涉诈高风险APP,避免未成年人在利益诱惑下参与犯罪。

    三、安全建议

  • 用户自查:及时卸载非必要的加密通讯软件,警惕“高薪兼职”等诱导性信息。
  • 隐私保护:避免在陌生平台上传个人敏感信息,防止被犯罪团伙利用。
  • 以上情况表明,Telegram的加密特性虽保护用户隐私,但也被大量犯罪分子滥用,需高度警惕其“福利”名义下的违法陷阱。

    本文章来自(https://www.e-telegtam.com),转载请说明出处!